烟云小说 > 军史小说 > 史事讲将 > 第八十一章 《留都疏稿》——吴文华

第八十一章 《留都疏稿》——吴文华

    【作者徐夏半生提示: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,关掉阅读模式即可正常】

    神宗登基,诏表彰施政绩超群人物25人,文华名列榜首,晋升右副御史,巡抚广西。广西旱严重,方官照横征暴敛,闹民怨沸腾,瑶民骚乱,文华车伊始,便请赈恤,募垦荒,核田赋,均驿传,整顿兵戎,加强士卒的训练,不到一,先平定南乡、陆平、周塘、板寨诸瑶。五指、白冒诸侗,招抚民众2万余人,建堡2l座,垦荒2.6万余亩,广西混乱的局到初步治理。

    广东庐舍,文华亲率艇济渡落水百姓,并粟,赈济灾民,上疏朝廷,请求留余金7万余两,备随赈济。升任南京工部尚书,离任,粤人建祀,并在高岩上刻记其功,士叶向高赞他“功垂社稷,泽被四陲”。数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,上书朝廷,疏陈六:练兵、葺械、选锋、修城、重权、严管,并极力加振刷,使禁军的军容、军纪、军风改观。

    文华率诸卿奏劾太监张鲸劣迹,皇上不纳,遂“引疾乞休”,在连江闲居10间,县民办几件实,调解民,平息纠纷,捐赠田,兴修宫,置“义田”赡养族贫者,募修汗光塔,捐资修桥浚河等。

    柳州北山叛乱,文华遣将平定,采取声东击西、欲擒故纵的战术,乘叛众懈怠,连破70余寨,斩首4800级。率兵不及万,费不逾千,竟少胜众,明王朝立功,惜因忤逆,仅获薄赏。

    任江西右布政司,在全省清理土,丈量田亩,制止兼并,平均赋役,革除豪强转嫁田赋民的积弊。在河南左布政司任上,正遇连干旱,灾荒严重,灾民外逃荒,他方设法筹集款饷,召集民工,筑堰通渠,垦荒耕,使流离失的百姓,陆续迁回故土安居乐业。

    吴文华,字彬,号江,晚更号容,福建省连江县铺义井街人。宠婢连江,其父世泽,嘉靖尔进士,官终广西兵备副使。苦读经典务,通晓四书五经,旁及诸兵书韬略更是孜孜研讨,乐此不疲,谓腹罗锦绣,章,其幸格弘厚温粹,介特有守,临镇静,素有“济苍,安社稷,立功扬名”抱负。

    初任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主,不久,升迁兵部武库清吏司署郎。办不推诿,敢承担风险,藩王赴京,路南京,随人员乘机骚乱人民,文华调查核实令通缉随,使随不敢妄。文华秉公执法,不避权贵,博朝野称赞,擢升湖广按察司提,领提。此10间,历任四川右参议,督桂,参鲁政,擢赣藩,转授河南左布政司,任,忠职守,严禁贪暴,推荐人才,劝农桑,修复水利,政声雀噪,博“贞勤忠亮”誉。

    在长达三十余的官宦,吴文华官清廉,政绩卓著,人赞曰:“骏烈光乎一代,清风冠八闽。”退休,在乡连江斗门山上建造七级浮屠——汗光塔,高耸挺拔,雄伟壮丽。闲居故间,他足迹遍及连邑,题诗玉泉山的摩崖石刻:“巾舄相随蹑紫烟,闲鸟迹访金仙。宦迢递浮云外,梵影依稀落照。古洞苍鳞涵宝月,香厨清玉控灵泉。坐阑莲偈,万籁空悬。”书法苍劲有力,瑰奇磅礴,游人常驻足观赏。他的珠宅在铺义井街,原有鹿园、敕楼,东园有旷亭、万乐窝等诸胜,惜今已皆圯。

    重镇定海《定海七井碑记》,在这一秋,卒,享七十八岁,赠太少保,谥襄惠,乡人俗呼“吴尚书”,其墓葬在光临宝溪山。

    吴文华,识渊博,文武兼修,嗜书法,遗墨草书《干字文》帖,笔走龙蛇,有怀素遗风。传世有《读史随笔》10卷、《督抚奏议》6卷、《留疏稿》2卷、《济堂文集》4卷、《济集》等,酷爱寿山石,有石数百方,寿山石收藏一人。